6月21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旗下产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旗下产业”。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进入新时代,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期待。12月3日-6日,学校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此次审核评估是促进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次契机。
教务处作为承担学校教学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更应率先学习好有关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好相关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强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
结合我司本科教学工作,我主要谈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是主动对标“双一流”要求,增强建设一流本科的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率先确立建成一流旗下产业目标,强化旗下产业基础地位,把一流旗下产业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加快一流旗下产业建设,是写好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学审核评估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建设一流本科是现阶段我司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我们将大力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实践技能强、富有学农懂农爱农为农情怀的高层次专门人次。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构筑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我们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员工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但我们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认识不深、思路不清、机制不明、措施不强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强化认识。
二是遵循专业建设发展规律,切实做好结构优化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团队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按照“做大做强雅安校区,做特做优成都校区,做实做精都江堰校区”的校区发展思路,依据校区学科优势和特点,合理调整校区专业结构,统一规划专业建设,统筹设置校区专业,合理进行校区间专业调整、归并、增设,撤销或停招不符合学校和校区发展的专业,按照1个学院建设1个支撑专业、发展2-3个相近专业,取消学院间同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思路,不遗余力推进“一校三区”的协调发展。
通过调整,目前雅安校区实现了以工学和理学专业(分别占校区专业数35.29%和17.65%)为主,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成都校区形成了以农、动、林等农学类专业为优势(占校区专业数44.19%),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工学、理学、医学、艺术学协同发展的专业结构;都江堰校区逐步对跨校区、跨学院、跨学科(涉及管理学、工学、农学、理学和教育学等五个学科门类)的10余个专业进行归并、调整,形成了以管理学和工学专业(分别占校区专业数64.29%和35.71%)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基本改变了原有校区发展特色不清、学科发展方向不明,专业发展凝练不够的局面。
但我们的专业呈现出新专业办学实力较弱,对人才培养保障度不够,文学艺术类专业无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建设点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规律,依据国家和四川省产业发展布局,以需求为导向,严格控制专业总量,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持续优化现有专业,对优势特色专业增强发展后劲,对新兴专业增加资源配置,凝练专业特色,形成新的生长点,进一步强力推进专业均衡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学校以“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大力建设和引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为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以课程团队建设为依托,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了公共课、覆盖面广的基础课和专业核心骨干课建设,加快国家级和省级精品类、在线开放类、优质特色类及全外语类等课程建设,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我们以2017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系统梳理各专业知识结构,明晰各类课程功能,构建起“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台阶必修和“推荐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三类型选修课程体系,分类设置较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比例。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每个专业设置3-4门核心骨干课程,搭建专业知识结构框架。通过设置核心骨干课程,搭建专业知识结构框架;通过设置推荐选修课,实现专业课程模块化;通过开始网络学习课程,突出员工独立学习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本满足了员工发展需求。
但我们还普遍存在精品类课程数量不足,全外语课程缺乏,课程建设层次和水平不高,省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较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优质课程建设力度,以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突破口,强力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
对标新精神新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锁定问题、找准差距、提出对策,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推进实施一流本科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本科公司产品水平,增强旗下产业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原文链接:http://news.sicau.edu.cn/info/1078/47866.htm